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
—集团公司与天隆智能制造与再制造研究院召开技术专题研讨会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2023年4月11日上午,集团公司与内蒙古神东天隆智能制造与再制造研究院一行8人在12楼会议室召开了清洁高效制氢加氢一体化技术专题研讨会议。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兼北京航空航天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杨功流、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教授唐大伟、研究院科学家团队总召集人、西工大无人系统战略研究室主任、教授李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智能装备领域首席科学家彭侠夫、江苏多点多得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杨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彭锦城、江苏多点多得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岳、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博士蒋博等高等院校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天隆热土作专题报告。集团公司董事长杨飞云、总经理李纲、财务总监齐立忠、副总经理谢伟、朱泽阳以及企业管理部、机电动力部、矿山机械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研讨。
会议听取了研究院院长、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杨功流教授关于清洁高效制氢加氢一体化技术阶段性工作报告,从研究院运行情况、已完成工作、下一步计划安排三方面作了具体说明,并基于实现产品产业化快速转化提出三点希望。
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教授唐大伟以及浙江大学兼北京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博士蒋博从政策支持、制氢技术路线对比、市场需求、项目前期推进、研发历程、核心技术装置、技术验证、知识产权、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性、产业化阶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就制氢加氢一体站示范项目落地神东天隆作出三点建议。
双方就选择氢能产业基地制氢、储氢、用氢方案、国内外前沿氢能技术的应用拓展、与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交流。
董事长杨飞云对本次全科学家阵容的研讨交流会议表示高度认可,他说,此次全面对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集团公司要高度重视新能源的落地实施,尽快将氢能源发展提到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要与研究院达成共识,抢占氢能发展先机,积极与属地政府部门沟通对接,争取政策支持;要综合考虑未来碳排放指标等因素,将制氢项目与集团公司申请的3兆分布发电指标形成联动机制,实现项目一体化落地;要根据研究实际需求,给予科研转化充分的资金保障,依法合规成立研发基金会;由董事长杨飞云和总经理李纲亲自挂帅,财务总监齐立忠、副总经理朱泽阳、谢伟配合,根据生产经营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研究院共同深入到各基层单位生产一线采集研究课题,借助研究院的科学技术平台,在煤矿智能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等广阔的合作空间里寻求专题研发和突破;全体工作人员要下定决心,树立信心,克服一切困难,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为集团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播种新的希望。
总经理李纲对研究院的工作思路及取得的技术突破表示赞赏,对研究院专家学者们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表示感谢。他指明,下一步研究院需重点突破在氢能使用成本、储运技术等方面的行业壁垒,关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后的市场经济适应性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集团公司借助研究院的创新研发平台,主业煤炭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非煤产业的产品工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超出国际水平。
财务总监齐立忠、副总经理谢伟、朱泽阳以及参加会议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所分管业务及部门职责,与研究院就更好的推动新能源落地集团公司交换了意见。
据悉,清洁高效制氢加氢一体化技术,可生产满足燃料电池需求的99.99%氢气和副产99.99%二氧化碳,该技术是通过在工艺流程、重整反应器、催化剂结构化设计、系统集成与控制、热量平衡设计上进行创新研发设计的新型氢能源技术。目前本项目在该技术路线上没有同行者,为行业领先水平。可实现10–2000kg/d规模的低成本制氢;可实现与加油(气)站直接整合。研究院最新设计研制的高产率的制氢反应芯体,利用高温热管技术反应器温度均匀性达到97%;结构化催化剂实现抗积碳、抗焦结;甲烷一次转化率达到95%以上。基于西部地区丰富的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加热的反应器,制氢过程中实现利用绿电制绿氢的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显著碳减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