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内蒙古日报草原客户端报道集团公司绿色矿山建设

--《采煤不见煤 矿山像花园》

来源:内蒙古日报    点击:2777次    字数:1838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0日   


空中俯瞰霍洛湾煤矿,厂区和生活区整洁有序。


金秋十月,来到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的神东天隆集团霍洛湾煤矿,整洁的矿区环境、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和雨后清新的空气,让人仿佛置身花园之中。原先裸露在外的储煤场被一座巨大的天蓝色密闭棚严严实实地覆盖着,若不是时不时有运煤大卡车在这里出入,根本看不出这里是一座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煤矿。“采煤不见煤”或许是对这里绿色矿山建设的最好诠释。

霍洛湾煤矿厂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宛如花园。


“两年前,为了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霍洛湾煤矿投资4700多万元对4.7万多平方米的储煤场进行了全封闭,并安装了除尘系统,所有煤炭加工、装车都在密闭大棚里进行,有效阻止了煤炭粉尘污染。”霍洛湾煤矿副矿长郭利军介绍说。

运煤车必须加盖篷布才能离开矿区,以防止路途中的污染。

神东矿区开发建设以来,神东天隆集团将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同步进行,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协同共赢的新路子。目前,天隆集团所辖的2座主力矿井中,武家塔煤矿于2015年荣获“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霍洛湾煤矿于2019年荣登自治区级绿色矿山行列。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不仅要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方面达到标准,还要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方面体现企业的责任。

在天隆集团已经建成的两座绿色矿山中,资源的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方面成绩突出。

武家塔煤矿通过采取陡邦开采试验、夹矸采煤区域分层开采、原煤筛选等方式,将资源回采率提高到97%。霍洛湾煤矿将井下煤矸石全部就地处置,锅炉灰渣用作建材原料综合利用,污泥采取堆肥处置后用于绿化施肥,矿井水经处理后用于井下生产、消防、除尘,工业广场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矿区绿化、道路洒水和储煤棚内喷淋降尘。目前,矿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达到零排放,处置率100%,总体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同时,矿山建立了全过程的能耗管理体系,对电、水、煤、油等能源进行了消耗定额、计量统计等管理,有效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  

今年3月,神东天隆集团与中煤科工集团签署了战略性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计划2021至2023年投资1.4亿元建设霍洛湾煤矿智能化矿山。目前已完成7000多万元投资,年底前将完成对井下4G网络全覆盖、连采工作面智能化管控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使用。  

“今年我们新购置了一台智能化连续采煤机,配备井下4G网和工作面的5G网,就能实现地面远程自动化控制,不仅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矿工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了。”霍洛湾煤矿生产技术科副主任张君介绍说,“目前霍洛湾煤矿已实现主要生产环节和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和矿井上下视频全覆盖监控,智能化矿山建成后,这些系统将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无需下到矿井,在地面生产控制中心就可以启动设备开关了。”

新购进的智能化连续采煤机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可实现远程控制。

武家塔煤矿以“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并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原则,对已完成覆土区域及时复垦绿化,实施建设了绿色蔬菜基地和部分经济作物试种,完成150亩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和智能生态大棚的建设,期内累计投资512.4万元,完成土地复垦66.56公顷。目前,植被覆盖率已达到80%,比原始自然地貌提高3倍以上,矿区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实现了煤炭生产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

霍洛湾煤矿积极投入到促进社会和谐的公益活动中,与驻地村镇开展结对帮扶,并建立企地协作机制,积极参与、配合鄂尔多斯市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在“百企帮百村”行动中,帮扶苏布尔嘎镇敖包圪台村为优质牧草种植喷灌项目投资58.59万元,帮扶乌兰木伦镇苏勒德霍洛村建设食醋加工厂投资10万元。每年春节和中秋节对驻地村镇进行慰问,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每年给驻地每位村民无偿供给2吨煤炭,并给7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

当前,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神东天隆集团以安全、绿色、智能为发展导向,加速煤炭生产方式的变革,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一个个环境生态化、开采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绿色矿山正在崛起,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协同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原创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