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着《武家塔露天煤矿故事集》,一个面带幸福灿烂笑容、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的相片映入了我的眼帘,一篇语言朴实无华的文字叙述,让我进一步认识了李广平这个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
采访李广平的时候,总是感觉气氛有点紧张、压抑。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略显卑微、穿着一身满是污渍工作服的中年人,面对我们的采访,显得特别的拘束,语无伦次,吐字勉强,让我们的采访进行的非常艰难,“一个连自己的工作都说不清楚,甚至连自己都介绍不清楚的人,矿里怎么能安排采访呢?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一股不满情绪顿时涌上心头。于是,我们就漫不经心地闲聊了起来,一分一秒地打发着时间。
“哎呀!这是公司来采访来了吧,咋这么会选人呢,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老李给选上了!”就在我们有一句没一句搭话的时候,武家塔煤矿副矿长张伟和安监站长杨海源朝我们走来,打破了这沉闷、尴尬的气氛,我们像得到救兵似得与他们聊了起来,把一直沉默的李广平抛在了一边。原本以为可以和他们聊点有趣的新鲜事,可没成想他们却把话题引到了李广平的身上。通过张矿长和杨站长的介绍,我们重新认识了李广平,才知道眼前这个48岁的汉子,虽然没有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却是矿上人人皆知的矿工楷模。
祖籍在广东,生长在一个普通煤矿工人家庭的李广平,1986年参加工作,2000年调至武家塔煤矿上班。他继承了父辈煤炭工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优良传统,27年如一日,坚持奋战在煤炭生产最一线,无论是井工矿还是露天矿,几乎所有的工种他都干过,而且干得都非常出色。2007年的一天,正在穿爆段忙碌作业的李广平因患有腰椎盘突出、劳累过度突然倒在了作业现场,把工友们吓坏了,赶紧把他扶起来要送他回去休息,他却拒绝了工友们的好意,执意要坚持作业。他对工友们说:“没事儿,起来就好了,老毛病了,”转身便又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生产作业当中。尽管以后的工作中他几次倒在了生产现场,但他还是坚持没有离开生产一线。
李广平当过钻机机长,他高要求、严把关,设备管理到位,故障率低,多次在矿质量标准化考核中获奖。现在作为煤场管理员的他,每天奔波在采坑内各种生产用车和下采坑的拉煤车之间,耐心地说服每一位违规入采坑车辆的驾驶员遵守章程、注意安全,全身心地为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安全生产环境默默奉献着。他还是矿里的内业资料管理员,并承担着矿三体系认证内审工作,尤其是他的内业资料更是矿里的样本。每个武家塔煤矿一线员工都担负着保持煤质水平稳定的责任和义务,李广平也不例外,反而他在这方面工作中显得更加细心与专注,每次爆破生产时,李广平和工友们一样都要顶着酷暑、迎着严寒清理煤层上方剥离留下的碎石。特别是在采剥平盘通过老窑采空区时,由于大型设备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煤质水平难以保证,李广平就和工友们一起配合钩机甚至用双手将大型设备无法清除的石块清理了出来,正是有像李广平这样的一群煤质的捍卫者,武家塔煤矿在生产接续紧张、煤炭市场疲软的形势下提升了煤炭质量,煤价保持稳定,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通过张矿长和杨站长的介绍,我们还了解到李广平还有一项令每一个不了解煤矿人的人难以置信的艺术特长——书法,担任着矿工会书法艺术兴趣小组组长,工作之余常常召集工友们练习,耐心地手把手教大家写书法,就连矿里领导中也有他的学生。在两位领导讲述李广平的故事的时候,我不禁地认真地打量了一番李广平,听着两位领导说他的事,他只是难为情地憨笑着。
《武家塔露天煤矿故事集》是这样评价李广平的:越是平凡的就越是伟大,很少谈吐的他,用苦干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李广平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恰恰展现了当代煤矿工人朴实无华、不畏艰难困苦、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他用实际行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浓墨重彩的书写出了当代煤矿工人热爱生活、迎难而上、追求幸福的新篇章。
这就是李广平一个普通矿工、一位天隆事业建设者的风采,正是有成百上千个像李广平这样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于付出、爱岗敬业的无名英雄,才铸就天隆事业的辉煌发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听完了两位矿领导对李广平的介绍,我对眼前这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煤矿工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对自己先前的态度感到内疚,感到有点无法原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