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召开之际,8月22日—23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对武家塔露天煤矿复垦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
采访中,武家塔露天煤矿相关负责人向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详细介绍了该矿在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矿山方面的工作情况,并陪同参观了沉淀池、绿色蔬菜基地、中蒙草药种植区、防护林带、牧草种植区等。采访中,一排排挺拔的树木、生长茂盛的牧草、长势良好的蔬菜、水鸟在水中快活自由地游来游去,一片用天隆员工辛勤汗水孕育出来的绿树红花、文明和谐的生态景观,给来访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家塔露天煤矿在20余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产与治理并举,治理与长远发展并重”的发展思路,凭借着优质的煤炭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艰苦风斗的优良传统,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方面,以“建设集农、林、渔、牧、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为目标,转变思路,科学规划,大胆创新,在荒漠上打造出了一片鱼米之乡,逐步走出了“一条向资源要效益、向生态建设要效益”科学发展之路。该矿已形成复垦绿化区4000余亩,建成生态保护林(杨树、垂柳、竹柳、刺槐、沙枣、沙柳、火炬树等)近500亩,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近800亩,培植柠条100余亩。规划建成了经济园(枸杞、葡萄、中蒙草药等)90亩,年产近20万公斤的瓜果蔬菜基地及蔬菜大棚160亩,占地33亩的养殖场已有1500多只家禽、牲畜(珍珠鸡、野鸡、火鸡、鸽子、兔子、灰雁、山羊、驴和散养鸡等)在此“安家落户”。同时,建设配套的道路合计占地近100亩,由3座蓄水池、近2000米水明渠、12000余米PE管路、近7000米微喷带、近60000米滴灌带、近20000米喷灌带构成了设施完善的水处理和灌溉系统,用点点滴滴的努力勾勒出了一副绿色的发展宏图,打造出了一个好山、好水、好煤、好人的和谐发展样板。矿井先后被相关部门和机构授予“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露天矿”、“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全民环境教育推广单位”及连续数年被评为“中华环境友好煤炭单位”等荣誉称号。
通过此次采访报道,将更好地对传承和发扬和持续发展理念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有效提升了天隆集团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