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雷筱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砚、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等参加会议,受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矿业协作联盟理事谢伟委托,天隆集团矿山机械公司经理任安军、矿建公司副经理蒙晓超等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联盟【201701】号专利池-《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授权许可的决定。会议决定,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东天隆集团公司等9家公司获得该专利池 “授权许可”,成为拥有此项知识产权的实施单位。
“110工法”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提出的“切顶短臂梁”理论为指导,采用恒阻锚索对巷道顶板加强支护,运用采前切顶卸压技术,做到回采一个工作面,只需掘进一条顺槽巷道,另一条顺槽巷道自动形成,取消了区段煤柱,实现了无煤柱开采,具有“拉得住、切得开、下得来、护得好”等工艺特点,是煤炭业开采的一次变革。相对传统的121工法,采用一面、双巷、留煤柱的开采方式,不仅造价昂贵、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灾害发生的概率高,开采后巷道大变形,翻修严重,易发生安全事故等弊端,主要表现在1、岩爆和冲击地压;2、大变形引起塌方;3、瓦斯突出与瓦斯爆炸;4、煤层自燃与火灾;5、突水淹矿;6、深井热害。另外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以神东公司为例,每年开采煤巷约660公里,煤柱损失量35m/万吨,每年损失煤量约1000多万吨。全国 每年开采煤量约40亿吨,形成煤巷13000公里,相当于3年掘地球一圈,造成煤柱损失量近十亿吨。采用新型的110工法,进行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可实现自动成巷和无煤柱开采,而且事故发生概率小,不仅节约成本、提高煤炭开采率,而且安全系数高,与传统121工法相比有很大优势。
今年“两会”期间,陕西省领导召开与20多位院士座谈会,点名请何满潮院士就“110工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决定在陕西省范围内煤矿企业全面推行“110工法”。
神华集团公司已在宁煤进行积极推广,陕煤集团柠条塔煤矿大、小采高均采用了“110工法”,并取得成功。
目前,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已得到包括内蒙古伊泰集团等22家企业集团公司使用“110工法”开采工艺申请,包括集团公司在内的具有授权实施的9家单位已开始了前期对接工作。“110工法”配套装备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切缝装备;2、NPR锚索专利产品系列;3、墩式挡矸装备;4、现场实时远程监测技术与装备等。这对于我公司有着一定规模煤矿机械产品生产的企业来说,是个非常利好的事情。装备产品专利权的获得,无疑会给我公司矿山机械设备生产产生一次跨越式的提升,为实现将来的订单生产,不积压资金、0库存生产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集团公司已取得兖矿集团公司石拉乌素煤矿施工意向协议;天隆矿山机械公司获得为 “110工法”施工专用恒阻锚索和轻型支架的授权(为大力推行知识产权保护,每种产品仅授权一家生产单位)。3月21日,矿山机械公司已签订为宁煤“110工法”加工恒阻锚索的协议。
集团公司在取得此专利授权许可前,以谢伟副总经理为领头人,组织矿建公司、矿山机械公司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在为期两年多的时间内做了大量工作。积极申请加入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使集团公司成为创新联盟驱动载体的一员,与联盟各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创立新理论,转变新思维,研发新工艺,掌握新技术,为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专利的获得,是集团公司在煤炭工业生产革命的一次突破性的提升,是在以煤炭为主产业的行业竞争中一次大胆的尝试。通过协同创新建立起的技术高地,推进产业转型,为企业创造显著效益。建立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支持创新的机制,形成创新载体和驱动载体互利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为实现我国煤炭行业脱困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