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老区,弘扬革命精神,10月29日至11月7日,集团公司团委组织部分优秀团青干部和部分“十佳青年”走进江西、湖南两省,开展“重温革命历程 激扬青春意志”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提起革命老区,那是让我们灵魂震撼、敬仰满怀的热土。在烽火连天、红旗漫卷,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时刻,正是因为有了老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正是因为有了老区,人民军队才不断成长壮大;正是因为有了老区,新中国才一洗民族百年之憾,向世界发出响亮的初啼;正是因为有了老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在神州大地筑就最深厚、最广泛、最坚实的根基。
这是一次追寻中国革命历史血脉的寻根之行,一次怀着敬仰之心拜谒革命圣土的信念之行,一次用老区的革命精神鞭策激励青年人的学习之行!带着对革命老区的崇敬、神秘、激动的心情,经过33个小时的火车,我们终于来到了曾经洒满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地。
在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当年国共合作谈判的艰辛,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弱小变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成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的最坚强的力量。这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的正确领导和勇于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完成不了的。中国共产党前进的道路也是蜿蜒曲折的。1959年7月至8月的庐山会议党内同志的意见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这次会议给共产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井冈山无愧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如今的井冈山,依旧峻拔峭峨,逶迤连绵,当我们踏上井冈山这片神圣的红土地时,那些小时候就铭记在心的革命故事以及心中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来到这里,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登上井冈山,大家心里都非常激动。在黄洋界,当我们观看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实景短片,更让我们身临其境,依稀听到当年隆隆的炮声。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只有一旁伫立的纪念碑,仿佛还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在大井毛泽东故居,看到毛泽东、朱德等革命领袖当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在井冈山历史博物馆,除了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感受到科技的先进。雕像、实物、照片,声光电艺术展示下的大型场景等等,这些资料全面展示了井冈山斗争两年零四个月的光辉历史,诠释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一件破旧的棉袄、红缨枪拼成的扇形、毛主席用的的砚台等,这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井冈山精神则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如今,当我们踏上这片革命圣地时,实践证明,井冈山道路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英明决策。与此同时,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也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之路作为当今时代的一种精神,无不闪耀着理想和信念的光辉。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体现了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执著追求,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做为天隆青年,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南昌是江西省的首府,也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南昌起义”就发生在这里。此行遗憾的是到达南昌正逢周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闭馆,我们只有在南昌“八一广场”纪念塔前回忆和追溯那段历史。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在起义中凝聚和体现出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坐落在南昌八一广场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始建于1952年,气势雄伟,当时已成为南昌标志性建筑。伴随着南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见证了这座英雄城的新旧嬗变。作为南昌乃至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八一广场对于弘扬“八一”精神,进行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教育,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离开了江西,飞转的车轮载着我们对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情愫,直奔湖南韶山。车行处,但见伟人的故乡风光绚丽,景色怡人,倚窗远眺,山间苍翠欲滴,婆娑繁盛,突兀而起,腾跃于云雾飘渺之中,使我们不由想起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时,写下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韶山与井冈山、遵义、延安,同被列为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这里留下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劳动及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痕迹。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游人,足足排出了一里多长的队。但参观却井然有序。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屋前有块池塘,据说,毛主席小时候常在此处游泳嬉戏,想起他老人家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抒的胆识与豪迈。走进故居,由厨房向东,过横屋便是毛泽东父母的卧室。毛泽东的卧室与其父母卧室相邻,床边还挂着一盏桐油灯。也许当年,青年毛泽东正是在这盏灯下秉烛夜读,奋笔疾书,朦胧勾勒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在韶山冲壮丽的广场上,毛主席巨大的铜像高高矗立,远望,奕奕生辉,伟岸而传神。广场上,这一群,那一簇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们在合影留念,留下这难忘的历史瞬间。天隆青年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在主席铜像前,天隆青年宣誓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社会,坚强,刻苦,做优秀、进步、快乐、成功的天隆青年!在主席铜像前祈福时,我不禁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沧桑,一代伟人离我们远去了。他的崇高精神,他的伟大品格,他的科学思想,永远激励着我们,永远感染着我们。他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伟大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不断奋勇向前。
通过这次红色教育,使我们感悟至深。作为一名天隆青年,我们要缅怀革命先辈,没有他们,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共和国的先驱,是祖国和人民的英雄。继承和大力弘扬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目前大好的发展形势面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天隆青年的力量和作用,积极投身于天隆集团的发展建设中,为天隆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天隆青年在庐山会议旧址参观学习
天隆青年在庐山博物馆了解革命历史
天隆青年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前合影留念
天隆青年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
天隆青年在毛主席铜像前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