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可它却在逐步的减少。在工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环境,已然成为了人类公共关注的问题。废水倾倒,江河污染,乱砍滥伐,流水裹沙;石油漏冒,海洋遭殃,煤矿坍塌,生命难保。环境在人类肆无忌惮的掠夺中变脸,生态在环境恶化中循序渐进中蜕变。保护环境!保卫地球!保卫人类!人类在地球病态的呻吟中集体发出声音,为自己,为子孙后代!
绿色发展,是所有工业生产者共同的目标。当人们习惯将黑色、灰色,脏、乱、差等与煤矿联想起来时,绿色矿山,似乎成为了不可实现的梦想。而如今,绿色植物、绿色复垦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这满山遍野的绿色,正是武家塔露天煤矿新的名片。
梦想—漫山绿野现春色
武家塔露天煤矿处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常年风沙大,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春秋季节时常是风沙漫天,夏季高温酷暑,自然生态条件相当恶劣。加之全矿采场同时作业的车辆和设备有上百台之多,运行过程中难免尘土飞扬。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矿山,是沿袭全国大部分露天矿传统的堆积排放方式还是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崭新模式,成为武家塔露天煤矿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改变传统露天煤矿的脏乱差,在还原采坑自然地貌的基础上,绿化美化露天煤矿复垦区,发展生态工业产业链,使露天煤矿也能看到漫山绿色,使复垦区不再是单单的废弃土石堆,这是武家塔露天煤矿几任领导人一致的梦想。
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政策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具体目标是:力争在1至3年完成一批试点矿山建设,2020年基本形成全国绿色矿山格局。与此同时,另一个更具实操性的文件——《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也在全国发布。
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依法办矿,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证照齐全;规范管理,具有健全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综合利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技术创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节能减排,节能降耗达国家规定标准,“三废”排放达标,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实现零排放,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平明显高于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本区域平均水平,矿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0%以上;土地复垦,有切实可行的矿山土地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与措施,并严格实施,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应得到全面复垦利用,因地制宜,尽可能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社区和谐,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当地社区建立磋商和协作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社区关系和谐;企业文化,拥有一个团结战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企业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职工物质、体育、文化生活丰富。
武家塔露天煤矿,正是按照这样严格的要求,一步步朝着国家级绿色矿山迈进。
责任—绿色发展造福万代
绿色矿山是梦想,更是责任。武家塔露天矿面积9.18平方公里,目前露天矿可采储量5600万吨,如果按每年300万吨的开采量计算,18年后武家塔露天矿将面临无煤可采、资源枯竭的状况,300多名员工的生计问题摆在武家塔露天煤矿决策者的面前。对此,武家塔矿领导提出改变传统大型露天煤矿就绿化而绿化的单一治理模式,向绿洲要效益,通过生态产业,延续露天煤矿的后续发展,将成为武家塔人的新选择。
实现梦想并不难,关键在于行动。武家塔露天煤矿建矿以来,领导班子早以把建设绿色矿山作为他们的办矿宗旨和奋斗目标。在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武家塔人将绿化重任和创新工作融入到生产实践中,紧扣“绿色矿山”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强造林绿化工程,逐步对煤矿办公环境和坑下作业区进行了美化、绿化,使武家塔露天煤矿的绿化工作有了实力,自身有了活力,煤矿环境大为改观。
从2004年开始,武家塔煤矿就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绿化工程。他们先制定详细的绿化建设方案,从土地规划到树种选择,从育苗种植到浇水维护,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首先用网格状的沙柳锁定流沙,种下防风耐寒能力强的苜蓿、柠条、沙打旺等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武家塔人的绿色梦想第一次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2005年春天,从武家塔露天矿排土场破土而出的第一片大面积的绿色出现在了煤矿这片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的土地上。随后的几年里,武家塔人在矿区周边种下了大量的杨树、松树和果树。乔灌草相结合、高中低相配套的立体防护网绿意渐浓,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片片绿洲,往日沙尘弥漫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清香的植被。在武家塔矿,种树似乎成了员工们的第二职业。发动全矿员工,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大量的种树,目前,武家塔矿道路两旁防风绿化带种植松树5000多棵,杨树5000多棵,育苗小松树2500多棵,垂柳1000多棵,榆树1000多棵,云杉800多棵,紫穗槐13万棵。
合理规划,武家塔矿将复垦区划分为五个种植区域,绿色蔬菜基地、枸杞种植区、葡萄种植区、文冠果种植区、沙棘种植区。其中绿色蔬菜基地面积为160亩,2010年该基地产出绿色无公害蔬菜27万多斤,不仅武家塔矿员工吃上了亲手种植的绿色蔬菜,就连矿区周边的兄弟单位员工们也免费吃到了武家塔矿新鲜绿色蔬菜;枸杞种植区面积为120亩,现已种植枸杞3万余株;沙棘种植区面积为60亩,已种植沙棘2.5万余株;文冠果种植区面积为230亩,已种植文冠果苗1.8万棵。武家塔露天煤矿已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排土场的生态复垦治理,绿化区域达1400余亩。
信仰—绿色矿山春无限
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作歌万古音。如果你没有到过武家塔煤矿的复垦生态区,你想象不到这样的美景。员工们自己修建的天隆山庄,成片的树林,漫山绽放的花草,池塘中游来游去的灰雁,还有时不时跳出水面的大鲤鱼,成群的羊儿们在悠闲的吃草,沙棘林里放养的山鸡下着绿皮的蛋,到了秋季,更是满园的瓜果飘香,蔬菜满地…这一切让人仿佛置身塞外田园。
武家塔人的努力没有白费,从国家林业局李青松司长曾亲自来武家塔露天矿实地查看复垦区的治理情况到自治区、市、旗等各级领导的视察调研,给予武家塔矿生态绿化高度评价。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纷纷闻名而来。各地同行业的办矿人也纷纷前来学习成功经验。如今,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成功挂牌,更是对武家塔矿的最有力的肯定。
在武家塔露天煤矿,他们实现了绿色矿山的梦想,也勇敢而自觉的承担起了这一重任,武家塔人正将绿色矿山作为一种信仰传承下去。在此基础上,武家塔矿还将进一步规划,建立一个生态复垦产业园。最终使该矿在开采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在进行了生态复垦的排土场上建立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小草,还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无论是随风摇曳的树枝,还是莺莺絮语的枝头小鸟,只要时间把绿化建设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本身共同的特征,在武家塔露天煤矿汇演出天然的神奇生机,让绿色的春天染满矿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