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京市教育工会“读懂中国·青椒汇·走进鄂尔多斯”

走入武家塔露天煤矿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作者:武家塔煤矿 陈媛媛    点击:85次    字数:1468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3日   

       8月5日下午,北京市教育工会组织的“读懂中国・青椒汇走进鄂尔多斯”实践团在鄂尔多斯市驻京办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赴武家塔露天煤矿开展安全生产与智能化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武家塔露天煤矿矿长刘海兵、安全副矿长张国平及相关科队负责人热情接待,带领实践团深入智能化指挥中心,实地感受这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在科技赋能与生态保护中的创新实践。


       智能中枢探秘:科技为矿山装上 “智慧大脑”

       “这里是煤矿的‘神经中枢’,从采场运输到设备调度,从安全监测到生态管理,全流程都能实现智能管控。”在矿长刘海兵的引导下,实践团首先走进智能化指挥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矿山各区域的运行数据:无人驾驶矿卡沿着规划路线有序作业,边坡雷达监测系统动态扫描地质变化,远程操控平台上,工作人员轻点屏幕即可完成钻机的精准操作…… 一系列智能化场景让实践团成员驻足细看。



       安全副矿长张国平介绍,煤矿通过整合多套智能系统,实现了设备远程控制、安全风险实时预警、生产流程协同调度。“过去依赖人工巡检的关键环节,现在通过智能监测就能提前发现隐患;原本需要多人配合的复杂操作,如今在指挥中心就能一键完成。” 这种 “少人化、智能化” 的转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筑牢了安全防线。

       在互动演示环节,技术人员展示了边坡安全监测的智能响应机制:当系统捕捉到异常数据时,会自动触发预警并推送处置建议,相关岗位可即时联动响应。“科技让矿山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这是我们安全管理的核心底气。” 矿长刘海兵的解读让实践团对智能化如何赋能传统产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绿色发展共鸣:从“黑色开采”到“生态循环”

       参观中,实践团不仅关注智能技术,更对煤矿的“绿色蜕变”印象深刻。在指挥中心的生态监测板块,复垦区的实时影像与开采区的智能规划图形成鲜明对比:曾经的采矿迹地,如今已培育出乔灌草结合的立体植被网,农林牧渔协同的生态循环体系初具规模。
       “我们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开采的同时同步推进复垦绿化,让矿山与自然和谐共生。” 矿长刘海兵介绍,煤矿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废弃物的循环处理,从煤炭筛选到水资源回用,每个环节都融入环保理念。这种 “绿色矿山” 的实践,与实践团关注的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高度契合,引发热烈讨论。



       实践感悟:在矿山现场读懂 “中国转型”

        “从智能指挥中心的精准管控,到复垦区的生机盎然,武家塔煤矿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传统产业如何通过科技与理念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位来自北京高校的教师感慨道,这样的一线实践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鲜活案例。
       北京市教育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青椒汇” 走进鄂尔多斯,正是希望通过实地探访,让高校青年教师近距离感受中国在能源转型、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实践成果。“武家塔煤矿用‘智能 + 绿色’的转型故事,为‘读懂中国’提供了一个生动注脚。”



      活动结束时,实践团成员与煤矿负责人就产教融合、技术创新等话题深入交流,期待未来能搭建更多校企合作平台,让高校科研与产业实践深度对接。而这座在草原上崛起的现代化矿山,也以其独特的转型实践,为“读懂中国”的青年学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次活动为北京市教育工会 “读懂中国・青椒汇走进鄂尔多斯” 系列实践的重要一站,未来还将走进更多行业标杆企业,推动高校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