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化工公司 田文利 2017年12月22日 点击量:1613
字数:2805
众所周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等社交应用。甚至开始依赖,一段时间不拿起手机刷微信,好像心里就会很不安。类似于男人抽烟的感觉吧,有瘾了。一方面,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如我和小学同学,中学同学,虽然不在一个城市里但是建了个小微信群,开始建群是群主发红包我们抢。有时十块包五个包,有时五块包五个包。开始觉得蛮有意思,兴致盎然。不吃饭不睡觉你发我抢,你抢我发。觉得还挺忙。一天下来总结一下抢个平手的概率蛮多。机会不好还贴个几十块甚至百元。眼睛也酸背也疼。想想自己花大把的时间是为了啥这么拼?随着时间推移,最后总结得出少加群,少进群就能减少抢红包的机会。慢慢地我就成功戒掉了抢红包的习惯。
微信可以很方便的分享彼此的生活片段。 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智慧更多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给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带来了更多的 考验。我们早已体会不到古时长相思不相见的痛苦,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微信进行每时每刻的沟通,还可以通过 微信朋友圈 打发寂寞的时光,排解内心的惆怅和分享快乐的时光。前些日子,一个很久不曾联系的好友感情遇到了一些问题,她在自己 微信朋友圈 里发表了一条文采极好的感情宣言,远隔千里,我也只能通过微信和她聊了几句,说了一些简单安慰她的话语。后来看到她的微信圈收到了很多条的关心和问候,可是她却失落的告诉我说,再多的人看了这些文字也不能减少她的忧伤,还不及身边有个知心的朋友听她哭一场。在那一时刻我突然明白了,网络可以让我们越过千山万水和友人整夜键盘长聊,但是你却感受不到对方的温度,那一种温度,是网络世界永远无法替代的心心相印。微信时代,越来越多的人 加入微信 大军,在文字间展现悲欢离合。朋友圈里时髦 “秀一秀”,“晒一晒”让我们像生活在一个大玻璃房子里,只要你想,你就可以让很多人看到你的目前生活状态。但是我们很少有人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很多时候是细微敏感的,是需要小心呵护的,也许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分享给所有的人。所谓朋友,是你和他 (她)可以毫无顾虑地分享所有的喜怒哀乐。微信时代,我们身边有一些这样的朋友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有的可能远隔千里,一年半载也不曾见她一回,也不曾有过她的任何讯息,但是有一天你在微信的朋友圈上发了一条很隐秘地表过自己不开心的小情绪,她会在私信轻轻的问候“你怎么啦?”,她一直都在,不言不语,默默地关注着你,只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有的朋友就是你的同窗或是你的同事,经常和你 面对面聊天 ,一起逛街、吃饭、看电影就像你生活中的一个影子,你很忙碌的时候她会不来打扰,你很闲的时候第一个想到要她陪伴着你,你们分享一切,共同承担一切,她是你的一个人生伙伴,就像你的影子在某些时刻出现在你的身边。还有的朋友也就是工作或生活中的几面之缘,你和她其实不是那么熟悉,只是在你某一次有了困难的时候主动帮过你,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真诚的安慰过你,不势利又不图任何回报的人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非常难得。在网络虚拟生活越来越发达的当下,我们都更需要朋友,有时很渴望身边有几个像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可以肝胆相照。朋友之交,也许淡如水,也许甜如蜜,最重要的是彼此的惦记,理解和包容,其实无论微信功能再怎么发达,人和人的关系有从来没有变过,人心换人心,用真诚心对待他人你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
有一次和亲人朋友沟通中得知,好多人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那个小红点是否又亮起来了。每天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再刷一遍“朋友圈”。就连自己也说不清这个习惯养成了多久,但它已经好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成了一种完全自然的需求。但日子久了,发现不是“朋友圈”填补了自己的“碎片时间”,而是自己完整的时间被“朋友圈”撕碎了。另一方面,微信好像也疏远了人之间的距离,大家聚在一起时,都会不由自主的专注手机上的世界,很容易分心。也显得不礼貌。
微信圈里内容多得数不胜数,自然,这样一来,我的浏览量猛增,视野也拓宽了不少,还经常把好的内容传到朋友的手机里。有什么好的东西我自然第一个想和她分享。可是,这样一来,也显而易见,就是,我被微信套牢了
有的时候,朋友圈发了很多关于养生保健的知识,朋友圈里也经常有朋友转载的养生土方法,但是有时候感觉这些知识半真半假,甚至完全误导思维方向。朋友圈分享的养生知识,为什么别人吃了就好了,你吃了就没用呢?中医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是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养生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千人一方的养生方法不适合所有人。其实还是应该去医院检查治疗。听朋友说“有时看了分享的养生文章都不会走路了,该迈左腿还是右腿?哪个更养生更健康?睡觉左侧躺健康还有右侧躺更利于心脏跳动。吃饭前喝一杯水有助于消化还是饭后喝一杯水健康。”我们听着都很纠结。很累。微信说啥就是啥吗?借鉴一下经验教训也可以。过去的人没有微信不是活得很敞亮吗?微信微信微微一信么。加上我自己的思考和身边的事情,一篇书评小文油然生成。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手机放在一边,对于我,总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总想伸手拿过 手机打开微信 圈。最近这两天我在修炼自己,最好是确定在 某个时间 段回复信息或者阅览新闻,其他时间段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如此一来,又有能力掌控自己,不然就会被微信圈圈着走了。
从微信内容一开始出来,我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每次 进入微信 圈浏览内容,立马,什么人发什么内容,什么人什么层次,一下子就非常的明了。不仅是我有这种感觉,其他友友也有这种感觉。我的微信圈里朋友不多,因为我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加进去的,但是,也有不得不加进去的人。还好,有设置朋友圈权限的功能。所以,微信的出现,自然将朋友的类型给微妙的分层了出来。你身边的朋友都是你的镜子,你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自然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这样一来,也顿时明白了自己的缺陷在哪儿了,也明白自己的层次是什么样的了。不过,好坏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各人的观点不同。反正,坏的可以变成好的,好的也可以变成坏的,全在于如何把握分寸。
关于好多报道都是讲看手机把眼睛看出各种病的文章,也有的一直看手机甚至一命呜呼。也很能明显的考验着每个人对于世事的平衡能力。这就好比戒烟是一个道理吧。有时候想想男人戒个烟真是不容易,反反复复,记得有个朋友已经戒了两年烟,有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突然来访递了一支烟,因为太兴奋忘记了自己当时戒烟的痛苦和折磨,就拿起一根烟抽了起来,前功尽弃,又重新来过开始戒烟。有些瘾一旦养成戒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我而言戒掉手机是不可能的,起码在微信面前要克制自己。我计划明天是回家先放下手机,慢慢地戒掉看手机的习惯是也是不可能的。必须缩短看手机的时间,一天减少两个小时开始吧,循序渐进吧。我能坚持多久呢?拭目以待。这是一场我与自己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