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艺园地
 首页>企业文化>文艺园地
忠义精神千年的回响 梁山聚义不灭的灯火 ——亲子共读《水浒传》有感
作者:矿建公司 贺妮    2025年08月22日    点击量:30    字数:883

那盏悬在聚义厅梁上的油灯,该是浸过宣和年间的风霜吧?昏黄的光晕里,一百单八颗星辰在罡气中灼灼燃烧,把“忠义”二字淬成穿云箭,射向宋元明清的夜幕。

檐角铜铃还在唱着“聚义厅前旗卷风”,林冲枪尖挑着的风雪就漫过了八百里水泊。他怒目圆睁时,豹子头的斑纹里藏着多少“忍无可忍”的刚烈?那团跳动的火光里,武松拳头上的血痕犹自冒着热气,景阳冈的虎啸与鸳鸯楼的刀光,都化作“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惊雷。鲁达倒拔垂杨柳的神力,原是菩萨心肠裹着的金刚怒目,五台山的禅杖扫过,便扫出个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的天地。

灯火忽明忽暗,照的宋江面部的“忠”字愈发鲜红。浔阳楼醉笔写下“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却终究在招安的诏书前垂下头颅。李逵的板斧劈得开官府的枷锁,却劈不开兄长心头的纠结,那声“哥哥要招安,莫不如杀了俺”的嘶吼,震得灯花簌簌坠落。吴用手摇羽扇,灯影里算尽了军机,却算不透 “飞鸟尽,良弓藏” 的结局,最终与花荣共赴蓼儿洼,只留“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誓言在风中凝固。

这团火,原是从《史记》的竹简里烧过来的。豫让吞炭毁容,漆身做癞,为的是“士为知己者死”的铿锵;荆轲易水赴秦,“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歌里,跳动的是匹夫匹妇的肝胆。到了文天祥笔下,便化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丹心,在零丁洋上照汗青。千年灯火一脉相承,把“义”字烧成烙铁,烫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脊梁。

如今水泊早已退成平畴,聚义厅的旧址已长出了庄稼。但每当夜幕低垂,总有人看见那盏灯还亮着 —— 在抗疫前线白衣执甲的逆行里,在抗洪战士手挽手筑起的人墙中,在平凡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间。那火光穿越千年,依然照得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赤诚,映得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

风掠过当代的屋檐,带起新的絮语。那盏灯其实从未熄灭,它只是化作了万家灯火里的点点星光。亲子共读,陪少年翻开《水浒传》“厚重”的书页,看见“聚义”二字在纸上发烫,便知那穿越千年的火种,正等着我们用新的“忠义”精神,续上更亮的光。此刻聚义厅的灯火正随着时空流淌,跳动成少年眼中不灭的星,于是,期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新篇在少年们的心中再次续写……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