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缘由催生出一个地名的诞生,对这一地的历史回眸,那一个献媚的解释,依然余音悠长,回落在了历史的典故中。
重庆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虽然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在古代曾三次被建立为国都,四次筑城,被视为军事战略要地,成为了历史文化名城。
重庆因重山叠嶂,故称之为山城;因山隔水阻,多靠桥梁连接,故称之为桥都;也因终日雾霭茫茫,故称之为雾都。被排列为中国第四座直辖市,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初到重庆,尚不知重庆昔日的市容市貌,当然,今天的重庆是今非昔比。群楼的广袤、浩瀚,远眺成片成片的高层楼巍峨高耸、气势凌厉;近看一栋栋高层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我被这些建筑物所震撼。坐在轻轨车上,穿行在这座城市里,让我耳目一新,一睹为快。从这座城市的整体轮廓看,山城是开扩、辽阔的,城市就坐落在高山之上,江岸两畔均为高地。如果我们打滴或者是徒步逛街,对山城的感觉就明显了,地形是有坡度的,城市是有错落的,坡长路弯,崎岖不平,这才是山城的特征。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之所以成为历史名城,当然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掀开重庆的历史,如一叠厚厚的笺札,重庆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及现代革命史。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 后来成为巴国、巴郡、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此地便称为 “渝州”,重庆始有“渝”的简称。一直到北宋年间,相传是因为身处渝州的赵谂被告密谋反,有文字洁癖的宋徽宗考虑到“渝”字有“变”之意(如:始终不渝),不吉利,就将渝州改为恭州,恭意为恭顺。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宋光宗),他身边的一位重臣认为这是双重喜庆,于是献策道,将恭州更名为重庆,赵惇便将恭州升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穿越历史烟云,放眼锦绣河山,数千年的灿烂文化装点出秀美的巴渝风光,让我们跋涉在崇山峻岭之中,探奇采风,览胜着一个个亮点突出、独具特色的景点,天坑、地缝、峡谷、峰林、溶洞、高山、草原,昂首挺胸地展现在天地之间,任凭人们尽情地畅游观光。
我们来到奉节县兴隆镇著名的天坑地缝景区。“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我们去天坑景区也没有从正对应的坑口往下走,而是从另一侧的石头小路走下去,沿路有高大茂密的树林,有潺潺流水,我们左弯右拐,曲径通幽,感受到了南方的气候和自然景色的特征。到了沟底,走了一段路程,看到高崖之上有一处石洞,从石洞进去向右拐上去,就是地表上的坑口了,我们窥得见洞里有亮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继续向上攀岩。
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岩溶系统。天井峡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当地人称天井峡地缝,也叫一线天景区。峡谷两壁的山崖高达数百米,深涧绝壁。从高空俯视,宛如大地被刀斧劈开了一条深深的缝隙。行走在地缝之中,有几处高大的椭圆形的或月亮形的或大刀形的等其它形状的石洞,沟里有溪水、河流,崖涧有几处高低宽窄不同的瀑布,悬崖峭壁上生长着稀疏的或繁茂旺盛的林木,生命力是如此之强劲。地缝时宽时窄,看见途经过的桥上侧边立有“天龙桥”和“黑龙桥”字样的石块。穿行在逼仄的深涧里给人以阴森森甚至是恐惧的感觉。在地缝之中的悬崖绝壁上多处是人工钻孔支架木桩、空中横恒出来的木板路,还感觉不出来不安全性,这些栈道迂回曲折、错落有致、峰回路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穿行在暗洞之中,暗洞就是形状不规则的石洞,石洞不大,最宽处能并排行走三人,我们由上到下行走,逶迤蜿蜒,洞的地面都是用石头或石板铺出来的路,有的地段洞顶上安装了照明灯,有的地段右侧壁有洞口,能看见侧面的悬崖峭壁以及峭壁之上生长的树木丛林。
我们行色匆匆,天坑地缝就这样一览而过。重庆,我不是你的常客,却想成为你的知己。重山自有高度,江河自会长流,山高水长才是重庆壮美的风姿。夜幕降临,我们荡游在长江之上,别有一番景致。夜晚,天地本是一片黑暗,在这黑天暗地里却有明亮的灯光照映,照亮了一隅之城,反差如此之大,如是农村与城市的对比。长江干流至重庆自西向东横贯全境,途径重庆市主城区,在渝中区的朝天门(江边),嘉陵江由此汇入了长江。长江汤汤而流,我们坐在豪华大游船上,沐浴在重庆夜景的斑驳陆离中。重庆的水系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阿蓬江、大宁河、酉水河等。支流入长江,百川归大海,长江自有一份得天独厚的优渥。我们坐在船上,游在江中,远眺、近观、仰视,江岸两边,群楼玉宇,巍峨高耸,排列有序,楼的框架霓虹灯在其上下左右通体闪烁,跳跃着五颜六色,释放出勃勃的生命力。游客关注着夜景,群楼也在召唤着游客,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展示出大小、高低、长短、宽窄、凹凸、方圆等形状不同的楼体,特色与标志性建筑物闪耀着“大美重庆”、“重庆欢迎您”等字样,灯光照亮了江面,江上的游船你来我往,上下游行。我坐在船的上层,注视着前方,这是最直观的多姿多彩的夜景。微风吹来,不觉有些凉意。我拍了几张照片,有几多遐想,想起了杜甫的《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些诗人描写的是夕阳、明月、星光之下的长江景色,当然,唐朝的夜晚是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夜景,倘若这些诗人出生在今天的时代,必定会夜景诗作频频。而今晚我们所畅游的长江也是“半江瑟瑟半江红”、“但见长江送流水”,我们坐在船上旅行的人也有许多感怀。这使我深感时代在变迁,祖国已繁荣昌盛。我难得有机会来到这里感受着美丽的夜景,氤氲着江河的气息。夜景是重庆的名片,重庆也因夜景而大放异彩。重庆也确实让人着迷,这不仅仅是夜景。
我们来到重庆市鬼城丰都县著名的溶洞景区雪玉洞,初进洞内,沿着长长的逼仄的过道,洞顶及两壁有十一、二根细长的灯光闪烁着蓝白相间的光线照映出了蓝、灰的色彩,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如入仙境。游客排着队,快步走完过道。深入洞内,洞很不规则,时宽时窄,洞顶形状不同,路途崎岖不平,时而坡高路陡,时而七拐八弯,脚下有溪水,洞顶的一处有泉水往下涌流。再往深处走,沿路所看到的是钟乳石,有的垂直于洞的壁部,就像凝固了的冰溜子,呈灰或白色;有的钟乳石个头不高、形态各异,凸现在原石料上;有的被封闭在了玻璃橱柜里,似倒挂的粉条,如立地的石林,有的呈现出似物非物的各种形态,灯光映照出了五颜六色;继续延深,有很宽阔的场地,走到逼仄处,大型的钟乳石或倒挂或立地,形同象牙、拐杖、宝塔、拖把等不可言状物件,洁白如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雪玉洞的奇特景象,让人一饱眼福。重庆武隆县还有一个著名的芙蓉洞,由于时间紧迫,没能前去游览。
彭水县蚩尤九黎城是国内最大的苗族建筑群,接龙堂、晒楼、虎口堂、吊脚楼、苗王府、苗戏楼、三苗长廊、浮雕墙等建筑物,依山而建,造型独特,精工细作,雕梁画栋,蔚为壮观。蚩尤是苗族的始祖,是九黎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是苗族人世代崇拜的英雄。为了展示和传承苗族文化,祭祀始祖蚩尤,彭水县用重金打造出了蚩尤九黎城。蚩尤九黎城凸现出了苗族建筑风格,每一项建筑就是一个文化符号。展厅内有器皿、兵器、服装、画展、照片以及资料介绍,内涵丰富,文化厚重,较为系统、全面地展示出了苗族文化。文化广场上的歌舞表演,演艺出了苗族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以及我们中午的聚餐都有苗族的饮食风味和歌伴美酒。
我们驱车来到武隆县仙女山,仙女山因有一山峰酷似亭亭玉立的仙女而得名。仙女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是重庆最大的高山草原,被誉为“东方瑞士”,有罕见的高山雪原,有青幽秀美的丛林,有碧绿坦荡的草原,而且景观多多。我们坐在小火车上,绕大草原转了一程,映入眼帘的是有人在赛马场上策马驰骋,有草原上凸现出的一堆一堆有一定间隔距离的葱绿的小山丘,还有苍茫葳蕤的远山。在蓝天白云下,我们乘车观景,变换着不同的景色,风光无限,景色妩媚,甚感这里是休闲度假、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
重庆有许多名胜景区,我去过的还有渣滓洞、白公馆、丰都鬼城、磁器口、洪崖洞、长江索道、解放碑等景点,当然,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渣滓洞和白公馆了。
渣滓洞地处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和五灵观一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距离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39年被国民党军统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审讯革命者,江竹筠(江姐)、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在此关押过。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为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将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被改造为迫害革命志士的监狱,关押的都是高级别的“政治犯”。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琦云.徐林侠夫妇等革命志士被囚禁于此。
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就是对我们进行深刻的红色革命教育。在国统区风雨如晦、白色恐怖的年代,这些革命志士秘密地工作在险恶的政治环境和尖锐对立的斗争中。被捕后,在惨无人道、铁窗暗室的监狱里,他们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支撑起了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严刑拷打、刑讯逼供,表现出了共产党人铮铮铁骨、视死如归的浩然之气,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耐力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至死不屈,直至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忠贞节操,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他们用最残酷的事实,用最震撼人心的生死考验践行了他们对党忠臣,对同志负责,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希望,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观看了审讯室、刑具以及墙壁上一张张英烈的照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以沉重的心情唤醒我们的良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么得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赴汤滔火、舍生取义、流血牺牲换来的。
我们应当谨记,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中,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地下工作都是经过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较量。在复杂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以重庆为中心的南方局的各级党组织,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红岩精神,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中国人英勇奋斗的动力源泉。有了红岩精神,一切艰难困苦都会迎刃而解,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通过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思想上的教育、行为上的鞭策和精神上的激励,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奋进。所以我们必须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岩精神,把革命先烈打下来的江山守护好,建设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强盛。
重庆这座城市既古老而又年轻,山川秀美且人文妩媚。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有其成长的历史和故事,因山城的特征,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风貌,其文化特色绚丽多彩。如果要细说重庆,我们可以回望历史,有在古代战场上刀光剑影、厮杀拼打、群雄逐鹿的悲壮场景,有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共同抵御外辱的英雄壮举,有红岩精神的传承,有长江三峡沿路的美丽风景,有“重庆火锅”、“川江号子”、“铜梁龙灯”、“ 棒棒军”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虽然我对重庆的过去还在解读中,但重庆是一座恢弘旷达的城市,其格局、气度、豪情都是耀眼夺目的,综合排名走到全国前列,也走向了世界。重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以生机勃勃的气息释放出无穷魅力。